開工第一天,特別幫一支新創團隊梳理目前的狀況,談到如何有效增加收入時,創辦人似乎有點兩難,於是我細細地詢問了個別收入來源與成熟度,原來,兩項收入都算是駕輕就熟,不過其中一項金額較小卻單純,一項金額較大卻複雜,的確有點兩難~
創辦人問我該如何取捨?我的回答很簡單:「業績治百病。」
這句話回的很巧,不是我避重就輕喔,因為企業沒有業績就無法維持下去,我們個人如果沒有收入,也同樣得喝西北風了。
這不僅僅對銷售人員有效,對企業家尤其重要,年假期間,因為在病床旁陪女兒,剛巧有機會拜讀了一篇《創造一個年收入一億公司的五種方法》,文章很務實地將營收用數學來分類:
一千個每年付你十萬元的大企業客戶
一萬個每年付你一萬元的中企業客戶
十萬個每年付你一千元的小企業客戶
一百萬個每年付你一百元的一般客戶
一千萬個每年付你十元的活躍客戶
附帶一提,這篇文章是以SaaS網路軟體服務公司來當作分析標的,不過,這樣的分類邏輯也適用於各行各業,問大家一個問題,上面五種類型,您覺得哪一種比較容易?
文章中說道,一千萬個活躍客戶通常是每一個剛起步公司的選項,因為企業太新太小,要獲得大客戶青睞的機會渺茫,所以,文章強調你的產品必須具有高度傳染性。
從一百萬個一般客戶開始,必須花錢做行銷,以線上網路行銷為例,廣告觸及量就得達到至少一千萬人,取十分之一的註冊數,大概就是一百萬人(但是這些人不定一會消費),難度很高,這也是為什麼,很多國外投資人並不是那麼看好台灣網路平台類型公司,畢竟,台灣總人口數也不過二千三百多萬人,母數太小了。
文章末建議要聚焦在一千個大企業客戶身上,同樣要花差不多的時間、金錢、人力,經營一個大客戶要比小客戶所帶來的效益高,其實,這個結論,我不能說它不對,但不太符合台灣的市場特性。
別的不說,台灣中小企業高達98%,所謂大企業約莫一萬家左右,要能夠拿下十分之一,其難度可見一斑。
回到上面的話題,創辦人問我該如何取捨?我走到白板前,開始進行收支盤點,先把每個月的支出費用羅列出來,然後詢問創辦人目前可以做到的營收水位是多少,如果增加少許的關鍵職務人力,可以創造出多少新業績?再回頭看看支出項,得,新業績比支出還高出至少50%,答案出來了。
還沒完,我接著問:「這個數字是不是妳想要的?」
比起另一項金額較小卻單純的收入來源,千萬別跟我說「應該」、「也許」、「期待」...,如果不是肯定的「Yes!」那就千萬別碰。
晚間,我在臉書上看到創辦人的徵才啟示,這就對了,不要靠感覺,感覺永遠像是在猜謎,沒道理拿我們自己的未來去猜猜看吧,要實實在在地去「盤點」和「計算」。
最後,我想附帶補充一下關於年營收破億元的五種方法,是這樣的,台灣市場的特性就是高度競爭,所以,不用太在意文章裡提到的那些客戶數字,更不用去追求那些數據,永遠都會有更創新的辦法,譬如文章中提到:
假設 CLTV(顧客終身價值)是 2700 美元
假設CACs(客戶購置成本)是CLTV的四分之一,也就是 675 美元
假設每十個註冊者會有一個願意付費,也就是平均67.5美元獲得一個註冊者...
和各位分享一個秘密,在台灣,我就認識一位網路行銷高手可以不用10元台幣獲得一個註冊,厲害吧!這就是台灣人面對困境的智慧,千萬不要自我設限,也不要看衰自己。
還有、還有,無論客戶規模大小,都要細心開發與照料,比起所謂大客戶,我更愛小客戶,與其手中十家大客戶,不如一百家小客戶來得安全,因為佔總營收10%以上的大客戶,一定會特別壓低價格,營業額雖高但毛利不高,稍微不慎就有可能陷入「現金流收支不平衡」的問題(還記得我們之前分析過的那篇文章嗎?
最近生病的人似乎特別多(流感肆虐),但只要有業績,很多企業家都變得百毒不侵了(哈~
果然是「業績治百病」!
顧及然 2018/02/22 台北.業績
國際總裁菁英書院
#業績治百病
#企業沒有業績就無法維持下去
#創造一個年收入一億公司的五種方法
#感覺永遠像是在猜謎
#現金流收支不平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