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80302_人生驚喜.001.jpeg

多賺點錢、增加收入是人之常情,但忙了半天到底是賺是賠,有時候,不是每個人都搞得清楚。

曾經有一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,經過十幾年打拼,事業頗具規模,但有一回閒聊時,他突然若有所思的講了一句:「其實,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?」

是賺得太多,多到自己都算不清楚嗎?當然不是,而是企業家完全沒有財務知識,靠著自己的勤奮與眼光,每每能精準掌握市場脈動,搶得先機推出暢銷產品,「坦白說,倉庫裡的帳與系統裡的帳是否對得起來,我一點也沒把握。」企業家搔頭的說道。

所幸,在我的建議下趕緊進行盤點,終於弄清楚手中有多少品項的存貨、多少資產、多少呆滯料,而且現金與總帳數字都在合理範圍,真是讓人捏了一把冷汗。

這是非常典型的開疆闢土型企業家,面對事業發展與市場挑戰,總能夠找到門路與契機,勇往直前、絕不回頭,我個人非常佩服這種企業家,真的是靠「闖」出來的,不必講太多道理。

這種企業家的特徵就是親力親為,大小事一定要自己摸摸看,許多學者專家認為這樣的企業家會成為發展瓶頸,畢竟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,也無法樣樣都精通,發展速度、規模都會受限於企業家本身。

但是,在貼身觀察郭台銘先生多年後,我發現這似乎不太適用在他身上,原來,最關鍵差異就在於對財務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。

舉個例子,搞工廠製造的都知道,固定成本(廠房租金、土地租金、設備、薪資...等)是無論你有沒有接到訂單,都得按月支付的營業費用,所以如果淡季的時候,工廠產能閒置,該怎麼處理?

降價爭取訂單?反正產能閒置著,低價接單總比空轉好吧?

還記得我們此前提過一個概念嗎?和客戶做生意等同於「貸款給客戶」,在還未收到客戶付款之前,這筆應收帳款就像是銀行貸款給客戶的款項(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《你確定有賺錢嗎?》PO文),所以,如果是以極低價格承接訂單,等於是銀行拜託客戶來借款,不但不收取利息,還倒貼利息的概念。

如果企業本身的資金相當雄厚,因應這種短期(淡季)措施,或許還不會有太大問題,可是,一旦降價,另一個後遺症就來了,畢竟價格大部份都是有去無回,客戶雖不一定清楚你的成本結構,但絕對會緊咬這個最低價來談生意。

降價的另一個風險在於得罪客戶,怎麼說?曾有一位企業家經由我的引薦,順利拿到一份半年期訂單,豈料,專案執行二個月後,客戶突然氣急敗壞地詢問為什麼價格高出別人這麼多?仔細了解後,原來這位企業家自己在網路上標示的價格信息,足足比合約價低了一半以上,這時候,無論理由再充沛,客戶都無法接受,最後只好以退款的方式來平息了。

有什麼好辦法嗎?有的,舉例,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客戶談一個長期合約,根據對方的需求,提出一個五年訂單量的保證價格合約,這個價格當然會比一般市場行情低許多(但不致於傷筋挫骨),而且每年固定給予2~3個月的超低價回饋,等於打折再打折,讓客戶為了長期供貨穩定及價格優勢,願意接受這樣的長期合約。

乍看之下,好像對我們不太有利,其實不會,只要透過財務報表來分析一下,大致上就能抓出未來五年的訂單數量及價格走勢,再考量成本的變動因素,計算出一個合理承諾數量下的優惠價格,一旦簽下這份長約,等於保障了未來五年的部分收益。

至於每年2~3個月超低價回饋,這原本就是因應淡季的狀況,沒有這份合約時,可能工廠產能大部份是閒置的,有了這份合約等於保障了連續五年淡季的嫁動率,而且是與旺季保證訂單量合起來計算的平均價格,一紙合約,同時保障了淡旺季月份的訂單。

談到財務知識的重要性,另一位我所敬重的企業家,開創事業以來就不斷進行商業模式修訂,每次修訂都是基於財務上的試算來進行局部修訂,簡單來說,就是一旦現有商業模式無法讓財務報表呈現健康數字,他就立即進行調整,不會一廂情願的執著到底,更讓我欽佩的是,這位企業家朋友會拿著新的商業模式去向客戶請益,仔細說明並詢問意見,結果還因此獲得許多客戶主動投資,成為事業上的鐵桿粉絲。

雖然這位企業家非常謙虛的說自己是土法煉鋼,沒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,自己邊摸索邊修改,但其實,他已經將我們在輔導新創企業的PMF及MVP運用得出神入化了!

什麼是PMF?就是「產品與市場匹配度(Product Market Fit)」,一般是運用在企業初創階段,透過市場調查來掌握產品的開發方向。

什麼是MVP?就是「最小可行性產品驗證(Minimum Viable Product)」,一般是在大規模投入產品開發前的小量驗證測試。

舉例,如果你想要在某個辦公大樓大門附近設置自動販賣機,在還沒有投入資金去開發或購買販賣機前,你可以先擺張小桌子,放上幾箱飲料來試賣,看看這個設置點一天有多少的販售量,再決定是否要投入資金去開發或購買設備,這個過程就是MVP。

又譬如,如果你想要知道大樓裡的進出人員對設置販賣機的看法,就可以先準備好問卷來進行調查,包含哪一類的飲料、價格區間、冷/熱飲...等,先有了具體的數據再來進行實際成本的投入,這就是PMF。

有些人會問,要先做PMF還是MVP,答案是都可以,嚴格來說,PMF和MVP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,你可以先透過PMF來掌握市場需求,再去投入少量成本做MVP,然後繼續驗證市場反應,根據一段時間試營運後,再做一次PMF來聽取客戶的聲音,把得到的信息及數據用來調整MVP,不斷循環下去,直到你認為已經有把握開發出市場上大賣的產品為止。

反過來先搞MVP再做PMF也行,一個要訣,就是不斷循環驗證,大部份新創企業在這個看似簡單的環節,往往太過輕忽,草草了事,或是虛應故事,等資金花下去,市場反應不如預期了,新創事業就像 one shot(一飲而盡)般的消失了。

最後,補充說明,很多人以為PMF和MVP是單純的市場行銷事務,其實,這兩者都必須以商業模式為依歸,而商業模式的背後就是財務知識,因為,任何的商業模式,最後都會以財務數字來呈現好壞。

好,今天就分享到這裡,祝大家週末愉快喔~
顧及然 2018/03/02  台北.繼續跑
國際總裁菁英書院

#PMF和MVP
#在還未收到客戶付款之前
#這筆應收帳款就像是銀行貸款給客戶的款項
#如果是以極低價格承接訂單
#等於是銀行拜託客戶來借款
#不但不收取利息
#還倒貼利息的概念

arrow
arrow

    顧院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