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51010_學會四件事.001  

【學會四件事】

近日,與一個初創團隊密集的開會討論他們的商業企劃書,從第一版修改到第六版,過程中有年輕人面對經營事業上的生澀,也有充滿創意、令人驚豔的火花,一路走來雖然歷經各種折衝與不足,但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愈來愈強烈的熱情與信心,會議最後,在第六版定稿之前,我問了一句話:「如果,一切都不如預期,該來的資金也沒有到位,或是找不到投資人,你們還想要做嗎?」畢竟,事關每個人的溫飽問題,我不得不提醒這幾位年輕人,「真的拿不到資金,我自己想辦法用積蓄來做。」其中一位年輕夥伴毫不猶豫地這樣回答。

過去在鴻海工作的時候,許多擁有特殊技術、商品的小企業或團隊曾來尋求郭台銘先生的協助,通常,郭先生在聽完簡報之後,也會問上這麼一句:「你願意把家裡的房子拿去銀行抵押來做嗎?」的確,如果一位領導者、一個團隊都無法說服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如何能期待別人給予掌聲和幫助呢!

在整個新創事業的發展初期,熱情與夢想是最要緊的兩件事,缺一不可,不管是規劃一個商業計劃,還是正在開發一個硬體產品、軟體程式,一開始所憑藉的就只有那一腔熱血與實現夢想的渴望,真的,不要奢想有多少資源在手上(富爸爸不多),但是,當商業計劃、產品雛形大致底定後,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更大,這個更大的挑戰也是對熱情、夢想的再度確認,「這也是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性之一,」我告訴眼前幾位年輕夥伴,「過去要創業的門檻相對較高,現在透過互聯網打開了一扇大門,這時候你要學會四件事...」

第一件事是「向後轉」,也就是我剛剛特別提問:「如果沒有外來的資金,你還想做嗎?」請轉身問自己,胸中有多大的熱情、手中有多少資源與籌碼,如果暫時沒有足夠的資金,還有沒有其它辦法來實現這個構想?尤其,在進行商業企劃書的時候,我們往往會過度的樂觀,那是因為我們「向前看」,看到的盡是實現夢想的美好,所以,「這時候,你要先丟開這些美好,向後轉,看看自己後面到底有多少資源、人力。」我提醒這幾位年輕夥伴。

第二件事是「立定」,如果真的缺乏足夠的資金外援,以最有限的資源來做,哪一件事是你最應該立即投注手中所有資源來完成的事?然後,讓這件事證明你的熱情、決心、勇氣、能耐,並且開始往下紮根,從一棵小樹苗開始,在這個廣闊的土地上發芽生根,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存在。當我們專注做好第一件事,自然會有更多機會和資源。

第三件事是「悄悄話」,在進行商業企劃的時候,也許是缺乏實務經驗,也許是習慣於運用教科書裡面的知識,很多新創團隊會以正規的思維來進行宣傳、行銷,因此掉入了大企業打資源消耗戰的邏輯思維裡,殊不知因此而暴露了新創企業資源不足的窘境。其實,正因為資源有限,互聯網時代反而給予了新創企業、甚至中小企業絕佳的翻轉機會,因為大企業所熟悉的廣告行銷宣傳模式不但花錢,而且成效愈來愈差,反而是透過社群媒體的「煽風點火」最具有渲染力,其關鍵就在於「創意」。新創企業只要能發揮創意,製作出「有趣、有料、有種」的話題,就能夠由點而線而面,如星火燎原般的發揮口碑行銷、病毒行銷的攻勢。

第四件事是「躺下」,前面三件事如果都能扎扎實實的做到,從創投、天使、PE的角度來看,這個新創團隊一定是一個值得研究及評估的對象,所以根本不用擔心有沒有足夠的資金做下去,這時候,我會建議新創團隊先「躺下」,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登上泰山之頂,還早哩,反而應該靜下心來傾聽市場的聲音,確認自己當初的構想是否是對的,是否完全符合市場需求,再仔細評估接下來該做的事是什麼?需要的資金規模是多少?團隊裡還需要哪方面的人才?把這些很務實的事情想清楚了,就能夠知道怎樣的創投、天使、PE適合合作。

一百多年前的今天,國父孫中山先生帶領他的團隊完成了「創業」,其過程的複雜與艱辛應該遠超過今天任何一個新創團隊(革命是要掉腦袋的),我們不搞革命,我們談的是一場創業運動,透過「互聯網+模式:向後轉、立定、悄悄話、躺下」來推動台灣年輕人的創業之夢,其實,這個模式非我所獨創,遠在公元前100年的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曾使用過,我們下回分享吧!

國際總裁菁英書院
顧及然 院長
www.ceo-training-club.com
blog:http://jamesku8.pixnet.net/blog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顧院長 的頭像
    顧院長

    【首富的秘密】 - 顧及然院長說

    顧院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